-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1977-1992年中国共产党的科技人才政策对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分析——以老科学家为例    

姓名:

 刘海燕    

一卡通号:

 0000173157    

论文语种:

 chi    

学科名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公开时间:

 公开    

学生类型:

 硕士    

学位:

 法学硕士    

学校:

 西南交通大学    

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一导师姓名:

 田永秀    

第一导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完成日期:

 2016-05-01    

答辩日期:

 2016-05-27    

外文题名:

 Analysis of 1977-1992 China Communist Party’s Poli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on the Growth Eff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中文关键词:

 科技人才政策 ; 创新人才 ; 老科学家 ; 人才成长    

外文关键词: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policies ; innovative talents ; senior scientists ; growth of talents    

中文摘要:

众所周知,科技对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关注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问题。影响高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因素有很多,而国家的科技人才政策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学术界对科技人才政策的研究以及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热度持续,但对两者的关系研究却乏善可陈,而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考证科技人才政策实效性作用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文革”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巨大损失,科学研究工作几乎停滞不前,科技人才队伍遭到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党的科技人才政策的恢复和重建,中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老科学家(年龄在80岁以上,取得过突破性成果的两院院士或其他科技工作者)无疑是这一时期高科技人才的典型代表。在结合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基础上,探究这一时期党的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变化对科技人才成长的作用,以考证中国共产党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效性,以期能够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以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经历为典型案例,结合1977——1992年党和政府针对科技人才培养上所采取的一系列培养、激励、管理等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所产生的影响,从中得到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启示。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介绍,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析,并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第二部分介绍这一时期我国制定科技人才政策的背景,即当时国家发展的大环境及社会大环境,对科学家群体成长和我国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对1977——1992年这一时期党的科技人才政策做了梳理和分析。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政策,人才激励政策以及人才使用、管理政策。在梳理和分析这些政策的基础上,体现出这一时期科技人才政策恢复、重建和转变的过程。第四部分主要结合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详细分析党的科技人才政策对老科学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其学术成长所起的作用。第五部分是结论思考部分,对党在这一时期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评析,并就科技人才政策在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外文摘要: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a nation,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Since the central force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alent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atter of cultivat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high-tech innovative talent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growing of high-tech innovative talents, among which the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policy is definite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lthough studi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policy and the growth law of innovative tal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continuously grown at present, few of them carr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h. And fewer of them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polic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ffered great los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At that time, scientific research was almost stagnant, and tal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ffered severe damag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policy, the number of scientific talents has increased constantly in China. The senior scientists grew up in this period (aged 80 or above, achieved breakthrough achievements of two academicians or ot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period. Combined with the academic experiences of the senior scientists,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poli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on the growth of talent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policy, in order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Regarding the senior scientists’ academic experiences as the typical cases, this article combines with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s a series of measure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in 1977-1992, and analyzes these measures on the impact of the old scientist academic growth and gets some revelations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on the topic, evaluates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and defines the related concepts.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policy during this period. In another word, the scientists’ growth and the national related polici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Chapter Three mainly tidies and analyzes the policies of the Party in the period of 1977 to 1992. It deals with the policies of cultivation, stimulation,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l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changes of policies on talents will be reflected. Combined with the old scientists’ academic experience, Chapter Four analyzes the Party's policies’ influences on the life and work of the senior scientists as well as the function of the academic growing up. The last chapter is the conclusive and thinking part of this article. It makes comments on the Party’s policie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during this period. Meanwhile, it offer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asp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policies.
 

分类号:

 D24    

总页码:

 64    

参考文献总数:

 161    

参考文献:

著作

[1]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卢嘉锡等.院士思维(1-4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4]路甬祥.科学的道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杨敬东.三湘院士科学人生自述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8]裘法祖等.共和国院士回忆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9]沈志云.我的高铁情缘——沈志云口述自传[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

[10]王宝霞等.成功者的足迹——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1]陈一坚,刘宇辉. 陈一坚自传[M].

[12]朱晶,黄致敬.虚怀若谷——黄维垣传[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13]王传超.大音希声——应崇福传[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14]刘云.创新型人才成长与培养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5]朱晴.王希季院士传记[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4.

[16]李署白等.让核技术接地气——陈子元传[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7]姚昆仑.王永志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

[18]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人生之路——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9]李群.此生只为麦穗忙——刘大均传[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0]黎润红等.仁术宏愿——盛志勇传[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1]石岩.颗粒归仓的梦想——蒋亦元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2]赵宏星.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23]施仲衡.施仲衡自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24]杨坚.寻找沃土——赵其国传[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5]赵继伟,张春娟等.从红壤到黄土[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6]程晓陶,王连祥,范昭等.智者乐水——林秉南传[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7]胡晓菁.寻找地层深处的光[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8]邓晓蕾,冉新泽.求索军事医学之路——程天民传[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14.

[29]姚远,刘凡.关桥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30]张慧燕.梁晋才院士传记[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

[31]陈一坚.陈一坚自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32]宋瑶.崔国良院士传记[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4.

[33]刘茂胜.陆九元传[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15.

[34]师元光.管德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35]顾永芬.顾永芬自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36]王德滋.往事杂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7]李娟娟.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38]李娟娟.跋涉者的歌——陈梦熊传[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39]张贵田院士传记创作组.张贵田院士传记[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

[40]张杰伟,舒德骑.宋文骢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41]田兆远.俞大光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

[42]张姚静等.陈敬熊院士传记[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的,2015.

[43]赵建国,雷红英.金怡濂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

[44]陈伟.陈乐民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

[45]许珊,雷佳杰.石屏传[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46]刘立.科技政策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7]李剑.此生情怀寄草树[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8]罗兴波,刘魏,齐婧.往事皆烟[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9]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光明日报科技部.科学改变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新路[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50]郭金海.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创立与重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51]徐丽萍,华荣祥.潘际銮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2]熊小刚.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3]黎占亭.蒋锡夔传[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54]宓正明.汤定元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5]刘深.葛庭燧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6]杨坚.梦里麦田是黄金——庄巧生传[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57]李丹等.走进100个中国院士的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8]方志贤.雏鹰之志[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

[59]黄伯云,徐建军等.院士的理想、实践与情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0]晓亮.从清华走出来的科学家[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

[61]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62]潘强恩.政策论[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7.

[63]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9.

[64]姚曙光.陈正群.世纪脉络—从“一大”到“十五大”[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68]武国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9]岳庆平.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科教实录(中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70]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亲历者口述纪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8.

[7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72]劳动人事部.知识分子政策文件汇编 1978—1983[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

[73]顾明.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科学技术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74]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法规选编(第一册)[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

[75]卢嘉锡等院士思维[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76]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77]潘强恩.政策论[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

[78]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学位论文

[1]吴剑.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改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张潇婧.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问题与对策[D].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李明.新时期中国科技人才政策评析[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方先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软环境建设政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洪冰冰.建国早期科技人才政策研究(1949-1966)[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胡洪明.科技人才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赵学军.河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李兴伟.科技政策与国际竞争力刍议[D].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06.

[9]赵峰.科技政策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李镠楠.马克思主义科技人才观在我国的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东北大学,2010.

[11]郑建华.新时期我国科技政策演变的价值取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重庆大学,2012.

[12]司徒倩滢.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评估[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3]翟仁杰.高校科技人才服务社会的政府激励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4]沈春光.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5]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6]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河北),2009.

[17]张霜梅.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8]孙鑫.本科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9]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0]扶慧娟.地方综合性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1]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0.

[22]李丽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3]王兴达.河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4]王秀丽.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5]李丽琴.交叉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6]殷智远.创新人才素质测量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7]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8]侯蕾蕾.中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9]杨淞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0]张莉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问题、根源与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1]张霜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2]王卉珏.科技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5.

[33]郑建华.新时期我国科技政策演变的价值取向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2.

[34]姜黎.科技政策引导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35]李红涛.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待遇政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6]娜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生存状态考察[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2013.

[37]蔡铮铮.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评析[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8]邓李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9]任金花.试论邓小平的知识分子思想[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0]王忠华.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期刊论文

[1]张秀萍.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3).

[2]叶赋桂,罗燕.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复旦教育论坛,2011(9).

[3]潘云鹤,路甬祥等.创新人才培养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

[4]徐晓媛,史代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

[5]魏发辰,颜吾佴.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及其自我修炼[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10).

[6]祝家麟,陈德敏.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冲突与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2(6).

[7]高志中,罗平汉.科学的春天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J].湘潮2005(07).

[8]曹效业,熊卫民,王扬宗.关于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历史的反思[J].科学文化评论,2014(01).

[9]赵泽洪,全薇.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效应与基本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03)

[10]周建中,肖小溪.科技人才政策研究中应用CV方法的综述与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

[11]刘波,李萌,李晓轩.3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回顾[J].人才资源开发,2009,(03)

[12]乌云其其格,袁江洋.日本科技人才政策的国际化转向[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03).

[13]方先堃,张晓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浅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4).

[14]徐铁麟,赵清华,姚维刚,张红.保定市科技人才环境与政策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03)

[15]陈晓峰.改进政策环境提高科技人才创新活力[J].太原科技,2006,(06).

[16]覃宪儒,钟杰.当前西南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科技人才政策的比较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9).

[17]娄伟,李萌.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政策激励[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

[18]张林祥,杨程富.科技人才政策环境建设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1,(01).

[19]何青.关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框架体系的思考[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1,(01).

[20]陈文光,郑朝福,张林祥,杨程富,尹江川,朱福强.科技人才政策环境建设探析[J]. 天府新论,2001,(05).

[21]张林祥,杨程富.关于科技人才政策环境建设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04).

[22]陈绪新.我国科技人才流失的体制因素及其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23]刘洪银.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的区域性差异[J].开放导报,2015,(01).

[24]刘洪银.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成效评估[J].开放导报,2015,(04).

[25]吴华刚.国外科技人才政策与制度研究[J].发展研究,2015,(09).

[26]殷常涛,刘妍,谈新敏.科技政策失灵的科学精神维度分析[J].青春岁月,2012,(02).

[27]王剑,蔡学军,岳颖,潘陆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研究[J].第一资源,2012,(02).

[28]张小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演进特征研究[J].南方论丛,2015,(02).

本刊编辑部.科技人才激励及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解读[J].江苏科技信息,2010,(03).

[29]程郁,王胜光.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及其政策完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06).

[30]赵沛.浅议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现状[J].企业导报,2013,(10).

[31]陈晓峰.改善政策环境 增强科技人才创新活力[J].太原科技,2007,(10).

[32]赵俊杰,孙晓艳.国外高科技人才工作及其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06).

[33]曲婉,穆荣平,宋河发.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政策关联性研究[J].科研管理,2012,(02).

[34]葛莉.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5]郑代良,钟书华.高层次人才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其中国特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6).

[36]郑代良,钟书华.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研管理,2012,(09).

[37]周立宏,胡耀军,梁宵.出台人才激励政策 确保科研队伍稳定[J].中国职工教育,2012,(03).

[38]易善锋,王毓德.关于科技人才政策的几点思考[J].科研管理,1992(02).

[39]辛国梁.论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J].中国人才,1993,(03).

[40]马欣员. 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政策发展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06).

[41]杜玉波.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4,(03).

[42]曲婉,穆荣平,宋河发.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政策关联性研究[J].科研管理,2012,(02).

[43]张小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演进特征研究[J].南方论丛,2015,(02).

馆藏位置:

 D24 S 2016    

开放日期:

 2016-06-20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火狐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